天火同人。
至诚至真,万物资生。
要谈论财政,首先需要明确国家的角色。
然而,我们从出生起就认为国家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这一概念实际上是相对较新的。
现代所说的国家通常指的是国民国家。
物品形态流转。
国民国家的起源被认为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这是一个在十七世纪或十八世纪,最多三百年前或二百年前确立的概念,当然,国民的概念也是在同一时期确立的。 在此之前,主权属于领主,臣民是家臣、仆人、农奴,而不是现在所说的国民。 当时的财政是宫廷官房,家政,与现在的财政财务在理念和目的上完全不同,但现在仍然深受国民国家成立之前思想的影响。 国民国家成立之前的财政主要用于军事、治安、宫廷官房、外交。 也就是说,这是为了统治国家的成本,税收和国债只是为了统治国家的手段。
天先于天而不违,天后于天而奉天时,何况人呢。
国民国家的职能包括: 第一,立法。 第二,司法。 第三,国防。 第四,治安。 第五,防灾。消防和防灾投资。 第六,外交。 第七,教育。 第八,收入再分配。 第九,社会资本的建设和整备。 第十,货币制度的维持和管理。 第十一,兴产,产业的培育和充实。 第十二,经济的稳定。 第十三,市场的管理和整备。 第十四,劳动环境的保护,劳动者权利的保护。 第十五,户籍管理。 第十六,社会保险、养老金、失业保险。 第十七,福利,高龄者护理制度、生活保护、灾害者保护。 第十八,医疗制度的确立和保护。 第十九,环境保护。生活环境的保护。 第二十,国家财产的管理。
在国民国家之前,立法、司法、国防、治安、防灾、外交之外的职能并不被重视。
国民国家的财政,因为国民是主权者,所以其目的是为了国民,为了国民的权利和义务,为了国家的独立,为了保护国民的生命和财产。 如果忘记这一点,财政将变得无主、无序,最终会破产。
国民需要牢记这一点。
特别是,收入再分配和社会资本的建设和整备是国民国家的基石。
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財。
理財正辞, 禁民非,曰義。
在国民国家中,财政的作用包括:
一、与金融机构合作,生产“金钱”,并供应市场。
一、在资金上支持国家的角色。(金融上)
一、使“金钱”在市场中循环并控制。
一、重新分配收入,纠正收入的不均和偏差。
一、向无法工作而无法获得收入的人提供补助。 确保所有国民都能生活。
一、纠正市场的扭曲。
一、培养产业,稳定就业。
一、为与海外的交易建立制度。
一、采取经济对策,稳定物价。
一、确保生活必需资源,储备以备灾害。运营国民福利制度。
一、直接在市场上,从消费者那里筹集资金,向工作提供资金。加强社会资本。
一、为打击经济犯罪建立制度,如商法和证券交易法等。
一、为重新分配收入建立制度。
为了实现这些角色的手段是税收、公共投资和行政服务。
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在财政上,收入不仅包括税收,还包括事业收入、借款和存款等。 支出的目的是实现建国理念。根本在于宪法。 支出项目包括补助金、补贴、公共投资、行政费用(包括国防费、教育、研究、警察、防灾等)。
平坦的事物没有倾斜,去的事物没有不回的。
艰难而正直则无过。
不要忧虑,那是真诚的。
重要的是收入再分配,这是实现国家目标不可或缺的职能。 也就是说,这是实现国民生活具体化的工作。 收入再分配由税收和给付的方式决定。 课税对象、税收的使用方式、给付的方式正是国家理念的体现。
使忧虑者安定,使轻浮者倾覆。
税收反映了国民的状态。因此,需要一个能够适应国民所处环境的灵活体制。 国家百年大计,社会资本必须基于国家构想进行计划。 公共投资容易变成既得利益和利益化。 然而,公共投资一旦变成既得利益和利益化,将使财政和经济僵化。
征税需要大量费用。 此外,税收的效果因使用方式而大不相同。
上厚下安。
必须记住,收入再分配的目的是修正分配的扭曲、偏差和不公平。 单纯为了增加税收而改变税制反而会扭曲财政。
天道下济而光明。
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亏盈而益谦。
地道变盈而流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
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尊而光。
卑而不可逾。
君子之终也。
财政和民间企业在评价经营的经济效果时,目的、原则、标准、理念根本不同。 不能用同样的标准进行比较。 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考虑财政政策。
财政首先是现金主义,其次是单年度均衡主义,第三是预算法定主义。 民间企业首先是会计主义(发生主义),其次是长期均衡主义,第三是收益主义。
会计主义和现金主义的最大区别在于,现金主义会表记借款的偿还额,而会计主义则不计入借款的偿还额。
税收虽然不直接与家庭消费相关,但它是对社会整体效用有益的工作的对价。 会计是测量经营经济量的手段。
税收是一种分配手段,具有公共机构的份额性质。 这是征税的原因之一。 有人常说,如果政府有发行货币的权利,就没有必要征税,但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税收和货币的关系。 货币和税收不仅仅是分配的手段,也是测量和均衡经济活动的手段。
对收入征税的主要目的是收入再分配。
益是损上益下。民无疆。
对销售征税就像对收获征税。
江户时代的税收是年贡,基本上是将收获物的一部分上缴。 大约是四公六民、五公五民。 现在的话,相当于将销售额的四成上缴,但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是物纳。 因为是物,而且是家族主义,所以没有什么费用。 只要分配足够维持生活的物品,就能勉强维持生活。 佃农有住处,如果需要“钱”,可以在地主家做工,或者将孩子送去年季奉公。 送孩子去奉公是为了获得一些现金,同时减少口粮。 当时的农村不太需要现金。 但是一旦变成金纳,就不一样了。为了获得现金,人们开始外出打工,农村也因此疲惫不堪。 作为副作用,会计制度被引入,所有经济活动都被货币换算并成为课税对象。 这使得国民国家能够承担巨额预算。
节制度量,不伤财不害民。
对收益征税就像分红。 很少有人正确理解收益。 要正确理解收益,需要理解现金流和收支的关系。 有人认为资本金和内部留保是真正的现金“钱”。 资本金和内部留保都是名义账户的功能,不是资产。 要了解名义账户的功能,需要将负债、资本、收益与收支联系起来,正确理解其功能。 如果在正确理解负债、资本、收益关系的基础上征税,就不会破坏产业的资金基础。
这正是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的象征。
利是义的和谐。
物利则义和。
消费税是对经济活动全般征税,类似于份额。
无论是土地、现金还是物质资产,仅仅拥有它们并不会产生收入。 对这种物质资产征税,人们会以土地为抵押借款进行投资,以获得相当于税收的收入。 也就是说,资产税会活跃投资活动,过度则会引发泡沫。 遗产税也是一种资产税。
对人的税收有引出劳动力的作用。
经济活动和伦理的根本是相同的。
天地之道,恒久不息。
货币空间由于货币变成不兑换纸币,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和场所。 也就是说,货币空间从物质空间独立出来,形成了负空间。
税收全部转为金纳,形成了货币空间,使经济活动可以用货币换算。这使得经济基础发生了转变。其契机在于纸币的发行。
物质货币只是交换的中介物,但货币空间独立分离后,货币作为虚拟空间发挥作用。 所有经济行为都可以用货币换算,使得货币价值可以测量所有经济行为。
税收全部转为表象货币的金纳,税收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税收从物质限制中解脱出来,变成了经济活动。
货币作为交换手段形成独特空间后,货币的作用推动经济。 因此,税收需要根据货币的作用设计对象和制度。 例如,课税对象是交易、收入、收获物、资产、消费、商品服务还是人。这取决于交易和收入的作用。
税收不再像租庸调时代那样,以收获的比例为基础。 变成了根据收益、成果、劳动时间等功能进行评价,课税对象也随之变化。 这使得大规模公共投资成为可能。军队装备也大幅革新。
财政赤字的原因在于现金主义、单年度均衡主义、预算法定主义。没有明确财政赤字的定义。 问题在于没有目的和构想,无原则地支出。军事费用和防灾费用在支出前应考虑成本效益。
与国民生活消费无关的军事费用在国民总生产中的比例需要特别注意。 过度的军事会压迫国民生活,最终使国家变得好战。 军事大国最终会因自身的军事费用而自我毁灭。
这也是神的启示。
军队自我增殖,同时与产业深度结合。存在变成既得利益和利益化的危险。 因此,军人需要高尚的使命感和伦理。 因为国家的建国和存在的基础在于国防。
如果被表面现象所困扰,就无法得出适当的答案。需要正确理解背后的结构和机制。
一阴一阳谓之道。
天下归同而途殊,致一而虑百。
天下何所思何所虑。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