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谈谈认知。
首先,定义认知中的自我。 认知中的定义是:
第一,认知前提。
第二,自我是认知主体。
第三,间接认知对象。
这样的自我在认知中是唯一绝对的。

自我的存在是所有认知的前提。 如果自我不存在,对自我来说什么都不存在。 所有的认知都基于自我的认知行为。这就是认知主体。 作为认知前提和认知主体,自我在认知中是唯一绝对的存在,并成为存在的唯一绝对对极。 也就是说,存在的唯一绝对是认知的前提,并成为自我存在的依据。

自我是认知前提,意味着如果自我不存在,认知就无法成立。 也就是说,对自我来说,什么都无法认知,也就是说,在认知上,什么都不存在。 这样的自我在认知上是唯一绝对的。

存在是认知的前提,但自我未认知或无法认知的事象对自我来说是不存在的。 在哥伦布之前的欧洲人眼中,美洲大陆是不存在的。 对于现代人来说,即使其他星球上有文明,也不存在。 但是,对于相信的人来说是存在的。 神的认知是典型的例子。 对于相信的人来说,即使无法认知也是存在的。 因此,了解可能性很重要。 科学的最大课题是能否认知。 认知是再现性和实证性。前提是不可知和神秘的存在。

实在是能否认知其存在的问题。能认知并能向他人证明其存在,这就是实证主义。 即使无法认知的事物,如果能从实在的事象中逻辑证明其存在,这就是逻辑实证主义。 但是,逻辑实证主义因前提而异。例如,AI是否存在自我,取决于前提定义,答案会不同。逻辑实证主义只是推测。 也就是说,限于了解可能性的范围。

因此,关键在于以什么为依据。

了解可能性是任意的。 了解可能性取决于定义。

基于自我如何解释。

定义方式不同,解释完全不同。 神的存在是典型的例子,对神的定义不同,解释完全不同。取决于信仰。 我只将存在与自我的关系作为依据,其他则视为不可知。 这就是我的信仰。 就像亲子关系一样。 问为什么爱一个人,这也是不可知的。

了解可能性是信赖性的问题。 也就是说,是否可信。 如果说相信,就能了解;如果说不相信,就无法了解。

认知是认知者与被认知对象的相互作用。 即,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

自我因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一体化,成为间接认知对象。

在初期阶段,自我未明确意识到,成为潜在前提。 认知始于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中,存在认知的作用反作用关系。 认知始于与自我生存相关的事物。

认知是识别位置、运动和关系。 认知始于感知他者的行为。 感知是看、听、感觉。 在此之前,通过哭泣、挥动手脚与外界接触。

认知是确定从自我角度看待对象的位置、运动和关系。 首先,测量对象与自我的距离并定位。 然后,了解与对象的关系。 为此,关注其他一点。或者集中注意力。

人直接观察对象与对象的关系时,必然存在与自我的关系。

如何识别对象。 首先,确定视点。 瞄准。 将视点集中在一点上,就是注视。 看不见时,听、触摸。 集中在一点上意味着确定空间。 确定空间意味着确定静止的物体。

看着自己的自我,即认知对象的自我,总是潜在存在。

确定基点、原点意味着将基点、原点作为常数。 常数意味着时间在阴影中起作用。 时间在阴影中起作用意味着静止。 确定定点意味着特定空间。 定点不限于基点、原点。时间在阴影中起作用的点。 连接定点与定点,派生的值是常数。 变量是时间在阳光下起作用的值。

定点由自我确定。即,自我任意决定的点。 自我任意决定意味着由初始设置、前提条件决定。 必然地,常数也由前提条件任意决定。

确定原点、基准点后,转移视线到移动的对象。 关注变化、移动的对象。 认知由自我、基点、对象三点构成。

然后,识别相对于自我和基点的位置。 例如,相对于基点的远近。 左右。 高低。 上下。 基于这种认知,上下有了意义。

最初的认知是针对保护者的。通过呼唤、哭泣引起对方注意。 然后,通过对自己声音、哭声的反应确定自己的保护者,基本上是父母。 这是与自我生存相关的事物,最先进行。 首先,为了保护自己。然后,为了进食。

看不见时,听、触摸。 在认知对象时,自我未被自觉。 但是,在认知对象时,自我产生。这是必然的。 这种情况下,与机械认知不同。 认知是双向的,因此,AI不同。 意识到时,意识已经成立。 因此,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是潜在前提。

识别对象。为了认知,前提是自我的存在。 自觉、自信。

认知行为中,必须考虑自我的存在。 自我内部有过滤器。 内在动机、目的。 内在动机、目的不一定明确意识到。 基本上是无意识的。 此外,意识到的动机和目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动机和目的。

看似明白,其实不明白。 以为了解自己,其实不了解。

因此,通过检验行为及其结果,了解自我与他者。 人生是了解自我的旅程。 当真正的动机与意识到的目的过度分离时,会导致自我丧失和自我崩溃,无法控制自我。

认知中必然隐藏着认知者的意图。 是否意识到是另一回事。

政治家的本心在哪里。 是否真的为国家着想。 是否有志向。 是否为了革命。 是否为了出名。 是否为了利益。 是否为了私利。 是否为了立身出世。 或者。

无论如何,业绩会显现。 看行为。

科学家为什么学习科学。 是否为了探求真理。 是否为了技术创新。 是否为了投资。是否为了钱。 是否为了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是否因为没有其他事可做。

如果不明确意图,认知会出现偏差。

讨论伦理问题时也是如此,讨论伦理问题者的意图隐藏着。

传感器是肉体。
肉体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感。

人无法知道是谁、为什么赋予自己肉体。 前提是不可知和神秘的存在。

自我通过肉体与外界接触。
自我的肉体是所给予的。
为什么、谁、什么东西、如何赋予这样的肉体是不可思议的。
无法知道。
因此,除了假设超越自我的存在别无他法。
这就是神。
寻求神的是人。

根源是不可思议。

自我本身是不可知的。
内省。
反省和检验自己行为的动机和结果。
了解自己。
克己复礼。

人对自己行为的真正目的、动机是不可思议的。
人无法成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