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有变化。 成长并不是一切。 有创成、成长、成熟、衰退、再生的阶段。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需要根据这些阶段,重新审视和改变经济结构、规制和行为规范。 变革涉及到价值观和伦理,因此需要哲学和信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日本的现状显示了许多教训。 第一个教训是,日本人骄傲自大,未能直视现实,从现实中学习。
亢龙有悔。
达到顶峰的人,之后只能下落,因此必然会有悔恨。
运动以回转运动或直线运动为基础。 直线运动不会带来变化,因此可以认为变化是由回转运动引起的。 回转运动的变化以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货币经济通过“金钱”的循环来运作。 因此,回转运动是基础。
《易经》有三义。 三义是变易、不易、易简。
经济并不仅仅是成长扩大的全部。 相反,成熟期更长。 如果经济已经成熟,但仍然采取以成长为基础的政策,经济将会崩溃。
当前的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元复始,物极必反。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阴极则阳,阳极则阴。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高度成长的终结,低成长时代和日元升值的不景气。 什么是高度成长? 从饥饿的市场开始。 以低价土地为担保借款,进行投资,将投资成果的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将其转化为收入,供给家庭。 家庭提供劳动力,作为对价获得收入,用这些收入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将“金钱”还给企业。 价格(收入)、费用(支出)、收入(分配)这些关系使“金钱”循环。
高度成长期,由于市场处于饥饿状态,商品畅销,费用得以吸收,收入得以提升,形成了良性循环。 此外,支撑高度成长的是地价上涨和市场扩大的联动。 高度成长时代,量优先于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即便如此,市场仍有吸收生产资料的余力。 然而,在高度成长的末期,市场饱和,首先,收益停滞,无法吸收费用。 此外,由于机械化、合理化,劳动力过剩,收入也无法上升。 此时,日元升值的不景气袭来。
当市场过饱和,收入停滞时,必须从量转向质。 从大量生产转向多品种少量生产,高价格但高质量的商品。
本应通过向质的转变来维持收入,但却通过金融资产来弥补收益的不足。 结果,失去去向的资金流向土地,引发了泡沫。
然后,地价脱离实际需求上涨,市场无法维持,最终崩溃。 问题在于当时采取的政策。
一是向质的转变,抑制市场价格,重点转向质量竞争。 此外,从以土地为担保的经济转向以未来收益为担保的融资。 也就是说,本应以新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但采取的政策却完全相反。 急剧的地价暴跌被遏制,同时通过不景气卡特尔和规制来养护荒废的市场。 此外,确保就业稳定,确保收入。然而,采取了增加非正式雇员的政策。 不能忘记的是,规制放宽是通货紧缩政策。 结果,廉价销售商占据了市场,市场的垄断寡占加剧。 市场不仅没有多样化,反而变得单一化,产业无人化。
生产、收入和费用,以及货币流通量、地价上涨率的位置和关系。 好景气的因素是市场扩大的价格(物价)上涨,推动费用上升,收入也上升的循环。 地价上涨是货币流通量增加的结果。
哪个因素引领景气? 政策应根据这一点来决定。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重要的是,在每个时点上有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必须进行建模才能进行高精度的预测。这需要依靠未来的生成AI来进行计算。因素包括收入、物价(价格)、费用(支出)、失业率、利率、税收构成、财政、汇率、人口构成、产业结构、市场阶段、研发人口、地价动向等多方面,人类无法完成。
人们必须尽早承认自己的局限,学会借助AI的力量。
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
泡沫崩溃后,将规制放宽视为万能药,将竞争视为原理,重视资金流动,但如果不从整体上考虑,就会出错。规制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些地方需要放宽规制,有些地方则需要加强规制,重要的是调和,根据希望的状况来决定,而不是善恶的问题。这就像用善恶来描述疾病一样。
利是义。极致的义产生利。违背义的利,无法获得的义,都不是真正的利和义。
知至至之,共幾于义。知终终之,共存于义。
《易经》有太极,由此生两仪。两仪生四象。